首页 虎符交易所文章正文

虎声咆哮间,千军万马来相见:战国杜虎符

虎符交易所 2022年07月19日 14:13 85 Connor

名称:杜虎符

材质:青铜

用途:兵甲之符,用作调遣兵将

时代:战国晚期(距今2300余年)

大小:长9.5厘米,高4.4厘米,厚0.7厘米

出土时间:1975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北沈家桥村

现存:陕西历史博物馆

什么是虎符?

虎符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帝王授予大臣兵权和调动军队的信物,也称“兵符”。

因为兵符通常被铸造成虎的形状,所以叫“虎符”。虎符分为左右两半,背面各有榫卯(sǔn mǎo),就像钥匙开锁一样,只有同为一组的虎符才能合在一起,这也是“符合”二字的来历。所以,使用虎符有严格的规定,都是专符专用,不可用一个兵符同时调动两个地方的军队。

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这枚虎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虎符实物,这枚符并不完整,只有左半边。

最早的“密码”

兵甲之符,右才(在)君,左在杜。凡兴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燧之事,虽毋会符,行也。

——杜虎符铭文内容

这段铭文的大致意思是:右半符掌握在国君手中,左半符在杜地军事长官手中,凡要调动50人以上的带甲兵士,杜地的左符就要与君王的右符相合,才能行动。但遇上烽火报警的紧急情况,没有君王的右符也可行动。

展开全文

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虎符都是战国时期秦国的,这些虎符的虎背上都刻有错金铭文,铭文内容大同小异,有的甚至只有一字之差。可仅仅就是这一字之差,为虎符的出生年代提供了线索。已发现的秦国虎符铭文中,有的称虎符右半在“王”,有的是在“君”,有的则是在“皇帝”,对当权者的称谓不同也为我们揭示了使用年代的不同。

杜虎符,“杜”是指当时位于秦都咸阳东南的京畿(jī)重地杜县,因其地理位置特殊,秦国在此地设重兵把守,杜虎符就是用来调动杜县的军队所专用的虎符,其他的虎符在这里都不起作用。而且,只有将君王的右半符与将领的左半符对合验证,两个半符丝毫不差严丝合缝对接在一起才可以接受军令,调动军队。

皇帝不怕有“假货”吗?

皇帝当然不怕。同样的虎符世上仅此一枚。工匠在铸造完之后,就会立刻毁掉模具,所以不会有相同的虎符存在。至于仿制,更不可能。在古代,新兵入伍第一件事就是要知道虎符长什么样子。仿制的虎符能骗过一人,但骗不过成千上万的士兵。

虎符被视为皇帝的象征,见到它就如同见到皇帝。士兵们认符不认人,只要拿着虎符,不管这个人是谁要做什么,都必须绝对服从。

虎曾是古代的“吉祥物”

由于老虎高居食物链的顶端,自古以来,人们就对虎充满敬畏崇拜之情,把虎视为最有威慑力的吉祥物之一。在甲骨文和金文中,“虎”字就是一个形态生动的象形字。唐宋以后的绘画中,以虎为题材的佳作层出不穷,不仅有“上山虎”和“下山虎”,还有“大人虎变图”等寓意深刻的作品。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的虎形象,是1987年在河南濮(pú)阳西水坡发掘出的用蚌壳摆塑出的龙虎图案。这一考古发现证明,龙和虎在上古时期都是人们所崇拜的神物,是很多氏族部落的图腾。

甲骨文“虎”字 《虎图》清 马负图

另外,虎的形象不仅威猛无比,而且色彩斑斓,额头正中还有“王”纹样,在视觉上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因此被古人誉为“百兽之王”,也是勇武、胆量、气魄的象征。《说文解字》称:“虎,山兽之君也。”因此,古代在军事上以虎为尊,将兵符做成了老虎的形状。

虎现在面临着威胁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展,老虎的生存空间不断缩小。由于人类在老虎栖息地和周边捕猎下套、放牧,加上采集林产品等活动,直接或间接导致老虎的猎物严重不足,这也成为野生虎面临的另一威胁。野生虎最大、最直接的威胁是虎及其制品的贸易。在亚洲许多国家的文化中,传统观念认为老虎器官具有药用价值。这种需求直接刺激了野外盗猎,最终对野生虎生存造成了严重威胁。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由于人类猎杀、栖息地丧失和猎物不足的原因,四个老虎亚种已经消失。巴厘虎在20世纪40年代灭绝。爪哇虎和里海虎则在20世纪70年代灭绝。现在,华南虎也被认定为在野外绝迹。20世纪初期,全球老虎尚有100 000只,而到了20世纪末,这个数据变成5000到7000只。2010年,全球野生老虎不到3000只,而中国的野生虎数量不足50只。

保护野生虎,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尽量不使用一次性木筷等。

从自己做起,告诉身边人,不吃野生动物,也不使用野生动物制品。

认识保护野生虎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让你周围更多的人了解并加入野生虎保护的行动中。

标签: 虎符 千军万马 咆哮 战国 相见

发表评论

虎符交易所_虎符交易平台_虎符交易行情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