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虎符交易所文章正文

我们的地址里,究竟藏了多少秘密?

虎符交易所 2022年07月19日 15:15 120 Connor

对我们今天的很多人来说,地址最主要的作用,应该就是点外卖和收快递。但真这么简单吗?

每逢毕业季,总有高校给毕业生的寄语是“记得把默认收货地址换了。”收货地址不再是学校,未来的日子里,是与梦想与生活周旋。收货地址这个不起眼的细节,承载着的却是沉甸甸的生活。

我们往往把地址视为和空气与水一般的存在,以至于它的意义被严重低估,但它其实是人类社会组织的一个了不起的发明。

现代的地址系统是怎么来的?

在了解现代的地址系统之前 ,可以先看看古代的情况。

古代有地址,但很模糊。古装剧里,遇到人问路的情节,对方一般是:你爬过这座山,穿过一个树林,你就会看到一个像两脚分开来的山,山中有一条小径……

在古代世界,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没有发展出精确的地址系统。那么,今天的现代地址系统是怎么出现的呢?

点击图片,加购《地址的故事》

在《地址的故事》这本书里,作者戴尔德丽研究了世界各国地址系统的发展过程。她发现,现代的地址系统主要有两个发源地。一个是18世纪的维也纳,一个是19世纪的伦敦。

18世纪的维也纳正处在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之下,女皇玛丽亚·特雷莎是欧洲历史上最有建树的君主之一。特雷莎在位四十年,打过不少胜仗。但是在1760年代,她的军队在战场上连连失利。

玛丽亚·特蕾莎

特雷莎意识到,这个国家里还有大量能打仗的年轻人,都没被编进军队里。而要把这些人用起来,她得越过领主,直接控制人民。

展开全文

1770年3月,特雷莎发布命令,向全国各地派出了1700多名军官。军官们每到一个村庄,就在每户人家的房子上刷上一个数字,并把房子里住的人记录在册。这项浩大的工程从春天一直进行到冬天,特雷莎派出的军官给110多万所房子编了号,登记在册的人数超过了700万。

直到今天,维也纳的一些建筑上还看到特雷莎时代留下来的门牌号码。

专门研究门牌号码的维也纳大学历史学家坦特纳说, 给门牌号编号,是启蒙时代最重要的创新之一,那是一个沉迷于秩序和分类的时代。

差不多在同一时期,欧洲各国的统治者纷纷发布命令,给房子编号。在这样一个时代,给房屋编号,把全国的人民登记在册,这是国家走向现代的重要环节。

当然,只有门牌号码,还不足以构成一个完整的地址。要想准确地定位一户人家,我们还需要给每一条街道取名字。

根据戴尔德丽的调查,系统地给全城的街道命名,这件事始于19世纪的伦敦。什么人最想给街道命名呢?当然是邮递员了。

在19世纪上半叶,英国邮递员的活儿不好干。伦敦街道重名严重,传记作家朱迪思·弗兰德斯记录了狄更斯时代的伦敦,她写道:“1853年,伦敦有阿尔伯特街25条,维多利亚街25条,国王街37条,皇后街27条,公主街22条,公爵街17条,约克街34条,格洛斯特街23条,这还不包括与这些名字相似的楼宇、道路、广场、公寓大楼、小巷或后街。”,同时伦敦还有大量的街道没有名字。

寄信的人不知如何写地址,所以当时的英国邮局经常接到一些地址很奇怪的信。比如,信封上写着:“这封信是寄给一个戴眼镜的姑娘的,她照顾着两个婴儿”,或者,“这封信写给我的妹妹,她叫简,她有一条腿是木头做的”。邮递员拿到这样的信,不知该送去哪里。

这种地址模糊的信被叫做“死信”,英国有专门的“死信办公室”,那里的职员每天的工作就是通过信件上有用的信息分析出邮寄的正确地址,时至今日仍有三百多名邮政工作者在死信办公室中每天进行着“解码”工作。

邮递员和死信侦探的工作难度大,那要供养这些专业人士,意味着邮局就得多花钱。但钱从邮费里来,邮费升高了,老百姓开始寄不起信,英国整个邮政行业进一步萎缩。

眼看英国邮政行业的路越走越窄,一个叫罗兰·希尔的人坐不住了。他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英国邮政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出在了地址上。要想让邮政系统发挥出最大的价值,英国的每一条街道,都得有确定的,不重样的名称。

罗兰·希尔 英国人,世界上第一枚邮票(黑便士)的发明人,设计者,英国邮政改革家、邮票创始人。被人们誉为“邮票之父”

就这样,罗兰·希尔开始推动英国政府给街道命名。直到今天,在全世界范围内,给街道命名的工作还远远没有结束。而这些工作的起源,都可以追溯到罗兰·希尔的邮政改革。

地址到底有什么用?

1771年,有人发布了一条寻狗启示。这则启示的最后一句是这样的:“它的主人正在博格纳加斯222号急切地等着它。”

现已无从考证这是不是最早的“寻狗启示”,但是这一串有温度的地址,地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每个人随时都有可能需要由地址为我们提供的帮助。

在《地址的故事》这本书里,作者戴尔德丽了那些没有地址的人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似乎我们能更好地明白地址的作用。

在印度的加尔各答有一座贫民窟,这里被世人遗忘,对于他们的身份,既没有官方记录,也没有具体住所信息,但如果他们有了地址,那就可以解决这些贫民窟的一部分问题。

没有地址,几乎不可能有银行账户,没有银行账户,就不能存钱、借钱或享受社会福利。糟糕的是,因为正规的银行服务进不了贫民窟,一些骗子和放高利贷的人就借机混了进来。贫民窟里有不少人,辛辛苦苦攒了一辈子的钱,最后都被骗子骗走。

更重要的是,地址对一个人的身份至关重要。贫民窟里的人生了孩子,拿不到出生证明。没有出生证明,孩子就没学上。

在现代社会,地址构成了一个现代人身份认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没有地址的人就没有完整的社会身份,它与姓名、照片、身份证号码、指纹或DNA特征一样重要。

这还只是对个人层面的影响,如果我们上升到国家的层面,地址还有更多重要的作用。

首先,有了完整的地址系统,社会治安及公民人身安全才有保障。如果犯罪嫌疑人藏在了一个没有地址的地方,公安机会必将花费更多的时间找寻嫌疑人。

除了能根据地址可以更好地维护治安以外,地址系统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控制传染病。

也许我们很自然地认为,战胜病毒的最有效的办法,一定是药物和医疗技术。但是,戴尔德丽却发现了一个让人不容忽视的角度,那就是地址作为流行病的控制途径,功不可没。

在19世纪,英国有位医生叫约翰·斯诺,最早发现了霍乱的传播途径。他就是从地址上找到了线索。在1854年,伦敦的一个街区里爆发了霍乱。斯诺医生一家接一家地敲开这个街区的房门,把病人的数量标在地图上。

最后,地图上的情况显示,所有的病人都住在一个水泵附近。斯诺医生调查了这个水泵,发现水泵里的水受到了污染。

约翰·斯诺绘制的布罗德街水泵周围霍乱发病地图

这证实了他之前的猜想:霍乱病菌可以通过饮用水传播。斯诺医生说服人们拆掉了水泵的手柄,成功地控制了那次疫情的蔓延。

直到今天,地址系统仍然是控制传染病的有效工具。

你的地址里,有历史,也有成长故事

每个人,自母体降生之时,便被授予名字。但只有名字而没有一个标识的地址,也仿佛如飘摇的浮萍。而当一个人被定下了籍贯,有了住址,或许才有了一个安身立命之所,有了一个确定的坐标。

我们每天都在填写地址,面对地址,我们又是否了解其我们城市或街道名称的故事?

“地名”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之际成书的《左传》一书中“允姓之好,居于瓜州。瓜州,地名也”,后出的《谷梁传》也提到地名这一词,“ 昧,地名也”。又“竺越,盟地之名也。” 因此,“地名”在中国出现的时间至少在2500年以前。

如果说地址是人类组织化、城市化的产物,是我们进步向前的标志,那么,与之相伴的地名更多反映的是文化的传承,是对历史的某种呼应。

地名的产生是随着人类活动范围不断扩大而逐渐形成并且约定成俗的。地名的得来与一些自然、人文事物是有一定关联的。

我国古代人们的宗族观念很强,因此,以姓氏或族群姓氏命名的村落或城市在中国地名中是很常见的。比如李家村、李家镇、李家堡、李家屯等。

在一些地址里,还能看到古代战事的足迹,它是军事战事的见证。明王朝为了开发边疆,在全国设立了十多个都指挥司,都以下设卫、所,所以下设堡。云南陆良县就有左所、右所、后所。

在古代,我国处于中原地区,四周强敌环伺,边境常年烽火不断,所以在命名过程中,相比中心地区,人们更希望周边安宁平定,少生战乱。于是祈求太平、富寿、昌盛,是人们的普遍心态,这种心态也从地名中反映出来。所以在我们的地址中,“福、泰、安、宁、和、平、清、明、龙、恩、惠、华”这些字眼很常见。

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地方也会以本地的行业为地区命名的依据。比如米市巷、马市巷、布市巷、剪刀巷、菜市门、牛皮街等。

但是,城镇化的过程中许多蕴含着丰富文化内容的地名也开始遭到破坏或者消失,这种现象在全国许多城市都不同程度存在。比如南京市共有3万多条地名,其中有史料价值的老地名接近2000条。近十多年来,已有“唱经楼”、“杏花村”、“子午路”、“凤凰台”等180个老地名从南京地图上消失。

今天,与我们人生有着连接的一些地址,或许已经已经在地图上消失、无处寻觅。但再翻开手机里一些购物软件,收件地址里面还有很多与我们如今正有着连接的地址,长大居住的家的地址、大学校园地址、公司地址、自己购置的房屋的地址……

这些地址在新旧更迭之间,有走过的路、停留的城市以及生命的痕迹。

关于地址有着大量的故事,而这些故事都隐藏在我们习以为常的事情背后,可能我们一辈子都不会去关注,但这也是我们历史的一部分。

/ 往期回顾 /

那些火出圈的日本妖怪,只是因为“萌”吗?

生活不开心?到自然去寻找药方吧!

只是因为和凶手同名同姓,结果成了全网的“猎物”

/ 精选书单 /

叔本华的5本哲思,是照进蒙昧的理性之光

站在辛辣的幽默一侧,借6部米兰·昆德拉小说洞见现实

4本管理学Top级图书,取得管理大师德鲁克的卓著真经

标签: 究竟 秘密 多少 地址 我们

发表评论

虎符交易所_虎符交易平台_虎符交易行情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